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山西静乐县一位老共产党员的广电情结 ——记退休职工共产党员高安玉的事迹

放大 缩小

      静乐县天柱山位于县城南,汾河、碾河交汇处,海拔1400多米。站在山顶可以鸟瞰整个县城全貌。让人有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静乐县电视转播台就建在天柱山顶端。

1986年6月,高安玉同志从负责天柱山差转台的工作起就和广播电视转播结下了不解之缘。高安玉与铁塔相伴、和孤寂同眠,通过辛勤的工作把党和政府的形象、声音,精彩节目送到千家万户的荧屏上。就是这一种普普通通的坚守,高安玉从一个年轻小伙到现在两鬓斑白的老人,他把一生的黄金时期无怨无悔的献给了党的广电事业。


一、事业,成了他一生执著的追求。

1986年6月,高安玉从条件较好的阳泉煤矿调回静乐县广播电视局工作。当时,天柱山差转台刚刚建立,需要一位懂机电技术的人到山上值机,高安玉同志第一个报了名。他之所以选择到天柱山,是因为他在煤矿搞过机电,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加上从大山走出来,又阔别家乡多年,对大山有着很深的感情的他便毅然选择了上山。当初有人劝他说,山上的工作是很枯燥的,而他却觉得这份工作是神圣的。高安玉认为当好一名差转台值机员,可以为人们提供丰富多彩的荧屏文化生活,让人们享受精神文明带来的快乐。

高安玉回到家乡后,在县城附近租了两眼窑洞安排好妻儿后就带着铺盖来到差转台,负责对全县进行山西电视台的差转工作。从上山的那一刻起,高安玉同志就融入了广播电视转播事业。当时的天柱山差转台条件异常艰苦。几间低矮的平房,吃水需到几里外的山底下去挑。90年代,静乐县广电局有了自办节目,开设了“静乐新闻”等栏目,老高隔几天还要去局里取“静乐新闻”资料带在差转台进行播出。上、下山没有公路,只有一条羊肠小道。从山脚到山顶,山道弯弯,崎岖难行,往返一次需要几个小时,但老高合理安排日程,从未延误播出和出现过差错,确保了山西电视台和静乐新闻的正常播出。1998年,随着国家“村村通”广播电视步伐的加快。天柱山差转台建起了对全县农村发射的十几套节目的微波信号转播台,节目信号源成了从卫星接收,部分电视台24小时不间断播出,老高肩上的任务更重了,一天工作19个小时之久,常常顾不上吃饭。局领导深知老高的艰苦,把老高的老婆以临时用工的方式安排到山上给老高挑水做饭后。老高才过上了不用自己做饭的生活。2006年后,随着村通广播电视全覆盖任务的落实,静乐县的农村也逐步开通了有线电视,天柱山转播台的微波转播退出转播历史的舞台。随后,天柱山转播台又建起了如今转播中央电视台一套、七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调频广播的转播台,转播任务有了变化,但高安玉同志认真坚守岗位、保障广播电视信号正常、安全传输的信念没有变。多少年来,高安玉负责的天柱山差转台从未出现过任何播出事故。高安玉同志坚守岗位工作,没有和家人过一个春节。每年的春节等重大节日期间,他把机器调得更佳,把眼睛盯得更大,全力保障广播电视信号正常、安全传输,把欢歌笑语通过电波送到千家万户。


二、家人,成了他难以释怀的情结。

高安玉在天柱山转播台工作几十年,期间经历了无数次的危险,但老高都没有在意。唯有两件事至今让老高都难以释怀。1993年12月的冬天,一场罕见的大雪封山,老高连续两周也没有回家取粮食,老婆在家中干着急没办法,只好靠上16岁的儿子给老高上往山上送粮。老高的儿子中午一点多从家背了一袋炒面,穿上高筒雨鞋从县城出发,到达天柱山寺院后,再沿着松林中厚厚的积雪一步一滑向山顶爬去,途中摔了几跤连他也不记得了,终于在晚上七点多赶到差转台。断粮已经一天的老高看到儿子满头汗、一身泥,脸上、手上还有被树枝划破的痕迹后,没有被差转台重重困难折服的老高再也忍不住内心的酸楚,在大雪茫茫、人迹罕至的天柱山顶抱住自己的儿子流下了深情的泪水。二儿子从家送粮走后,老高老婆的心就提到了嗓子眼上,一家人轮流望着天柱山差转台,直到女儿看到儿子在山顶用手电筒向家里发出上山的信号后,全家人才安心去做晚饭。

还有一件事情,老高至今也不能原谅自己。老高上山工作后,老母亲没有人照顾,在征得局领导同意后老高把母亲接到山上,一方面可与他做伴,同时母亲也得到照顾。1997年6月30日晚上,一场雷雨过后,电源出现缺相,电视差转工作被迫中断。此时离香港回归仪式仅有几个小时,人们已经等坐在电视机前期待这激动人心时刻的到来。发现缺相后,老高对电路分段检查后发现是电路相间短路造成变压器上的开关保险烧断,需要赶快修复。一个人显然是不能完成送电工作,老高只好叫上老母亲打上手电筒,自已带上工具来到变压器旁修理。就在老高修理就绪准备送电时,一阵风吹来,老母亲一个寒战,手中的手电筒掉落下山坡。一直以孝子出名的老高第一次大声呵斥起了老母亲,老母亲见儿子发火后像一个做错事的孩子一下子不知所措。老高顾不上母亲的情绪,借助打火机的光亮送上了电,马上开机转播。一年后,老人因病离开人世。谈起此事,一向乐观开朗的老高哽咽着流下了泪水。就是老高的这一次发火,成了他永远也不能原谅自己的一个心结。


三、信念,在发射铁塔下坚定。

从进入天柱山电视转播台的第一天起,高安玉同志深知广播电视是党和政府在基层的重要文化阵地和农民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宣传、贯彻及千家万户的幸福与快乐,责任十分重大。高安玉细心观察技术人员对发射机维护保养,一边看一边学,遇到不懂的,就虚心向人求教,有时在同志们的指导下,自己也动手操作。得到了同事们的认可。渐渐的,高安玉对设备出现的小故障也能独立维修。

采访中记者得知:转播台所在的天柱山顶不仅是接收、发射信号的有利地形,同时也是雷电的易发地。雷雨季节,发射机的的使用、维护、检修等都会给值机人员的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更为可怕的是,在这其中,还有一种隐形的杀手——电磁辐射,2009年,高安玉同志发现自己身上起的小疙瘩较以前越来越多,在儿子的陪同下去省城大医院做了检查,经医生检查认为老高身上的小疙瘩是电磁辐射导致,但老高把诊断书往口袋一揣,返回了转播台,因为他放心不下自己的工作。

近年来,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静乐县天柱山电视转播台又担负起中央一套,中央七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调频广播的无线发射工作。转播台的条件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配上了较为先进的转播设备和空调、发电机、防盗门、电话等设施。广播电视转播达到了满时间、满功率、 满调制转播。上山的道路也全部进行了硬化,老高购置一些日用品再不用借老乡的毛驴往上驮了。老高的老伴还告诉记者,3月19日是老高的生日,今年,老高的儿女们都聚到山上为老高庆祝生日,待全家人一齐举起酒杯时,小孙女为爷爷唱了一首《生日快乐》歌,久违的欢乐气氛另全家人高兴不已。一种难得的欢聚场面打破了转播台平日的寂静,欢歌笑语回荡在山间。这一次团聚成了老高今年一直回味的内容。是啊!作为一个花甲老人与儿孙相聚、享受天伦之乐的确是一件另人高兴的事!时光荏苒,岁月如歌。高安玉同志远离城市,坚守心爱的岗位,多少年来,他以转播台为家、以奉献为乐,把寂寞留给自己,把色彩带给别人。用实际行动确保了天柱山转播台安全播出无事故,他专心做好一件事的事迹感动了很多人。近年来,忻州电视台、静乐电视台以他的事迹曾制作成专题片进行弘扬,但老高认为:“自己是一名老共产党员,只是干了一份很平常的工作,今后还得不断学习、进步,只要组织上需要,自己会一直干下去”。

“老牛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进入花甲之年的高安玉仍然扎根在大山、乐此不彼坚守广播电视转播岗位。巍巍天柱山见证电视转播台历程,涛涛汾河水诉说高安玉无私奉献艰辛。高安玉用忠实的言行,用闪光的青春,谱写出人生壮丽的篇章;用为人民服务的无悔信念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对广电事业的无限忠诚。

如今,高安玉同志已离开他奉献半生的岗位,但他退而不休,依然在为静乐融媒体中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因为他早已把自己交给了心爱的广电事业了!


(责任编辑:张福


国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国企网或《国企》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