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东风日产营销体系换帅 加速电气化、走出销量困境

放大 缩小

 4月26日,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公布最新人事任命:刘新宇将出任东风日产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藤木稔大将出任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英菲尼迪事业总部总部长。因任职到期,辛宇不再担任东风日产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英菲尼迪事业总部总部长。

  为此财经网汽车联系到东风日产相关负责人,对方表示人事变动信息属实,但关于刘新宇上任后期望做出何种改变,东风日产方面并未作详细说明。

  此前,东风日产在今年1月完成了一次内部框架改革与人事变动,原有的市场部与客户发展部被整合为全新的用户运营中心,与合并前的两部门平级。此外,东风日产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原市场部副部长张劲华将负责新成立的用户运营中心,并直接向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张继辉汇报工作。

  对此招银国际研究部副总裁白毅阳表示,东风日产最主要靠轩逸、天籁和逍客三款,主力车型面临更激烈的竞争环境,被自主品牌抢占市场份额,是导致东风日产销量下滑的直接原因。三缸奇骏,质量缺陷等新闻,在技术上又加速了销量下滑。

  东风日产销量连续下滑 电气化发展缓慢

  白毅阳认为,目前东风日产在新能源车型导入上又显得有些缓慢。在此背景下,日产主动换帅,还是希望扭转局面。预计未来销售公司换帅,除了现有营销体系改革,更重要的是在电动车型导入上发力。

  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2年日产在华销量分别为154.69万辆、145.67万辆、138.15万辆、104.5万辆。虽然日产中国区连续8年销量突破百万,但连续四年销量下滑。2022年东风日产零售销量89.8万辆,同比下滑20.9%。据了解,这是东风日产自2014年以来首次跌破百万辆,其中2020年为113.3万辆,2021年为113.5万辆。

  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日产中国区销量为16.20万辆,同比下滑36.8%,其中东风日产为15.18万辆,同比下滑37.4%。

  销量连年下滑、且至今年还没有止跌企稳的迹象或许就是东风日产换帅最直接的原因。

  另一方面,旗下另外两个品牌东风启辰与东风英菲尼迪也毫无起色。

  英菲尼迪作为日产的高端品牌也始终没有获得市场认可。

  对此汽车行业分析师曹鹤表示,英菲在中国的表现较清晰,夹在高档豪华和中高档车之间很难受。营销策略乏善可陈,品牌张力不足。

  2018年,英菲尼迪在中国销量跌至4.44万辆,2019年至2021年销量分别为3.5万辆、2.5万辆、8696辆。2022年,英菲尼迪被纳入东风日产,全新国产车型QX60未得到市场认可,英菲尼迪全年销量6391辆。

  在电气化方面,东风日产的发展也相当缓慢,目前仅有的一款纯电车型Ariya也销量惨淡。今年前两个月,Ariya的销量都在百辆以内。在2月补贴降价6万元后,Ariya的销量在3月份增长至329辆,降价虽起到了一定效果,但作为参照,同为合资的紧凑型纯电SUV上汽大众ID.4 X在3月份的销量为1703辆。

  刘新宇在MG的成功经验或可助力日产电气化进程

  为了进一步加速电动化转型,日产汽车在 "2030 愿景 " 中表示,公司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投资 2 万亿日元,加速推进电驱化产品布局和技术创新,到 2030 财年推出 23 款电驱化车型,包括 15 款纯电动车型。

  在近期开幕的上海车展,东风日产携旗下超混电驱奇骏、Max-Out概念车、Arizon概念车、ARIYA艾睿雅、超混电驱轩逸等全系电驱化车型亮相。

  在中国市场,东风日产计划加速推进电驱化产品布局,形成“燃油、纯电、e-POWER”三大动力组合。

  接下来,东风日产将会推出ARIYA艾睿雅标准续航版本、全新一代奇骏e-POWER在内的电驱新品;启辰也将会推出搭载启辰DD-i超混动技术的首款车型启辰大V DD-i超混动;英菲尼迪将采用更多来自日产的平台与技术,今年将会推出全新平台的首款车型,同样采用日产e-POWER混动系统。

  刘新宇在电动化、智能化产品的推广上并不缺少经验,或能更好的助力日产这一系列计划的执行。

  公开资料显示,刘新宇曾在上汽大众供应链和采购部门担任各种管理职位,后又担任上汽大众斯柯达品牌业务执行董事。2020年3月,刘新宇被任命为MG法国公司首席执行官。2022年3月,刘新宇接替Matt Lei担任MG欧洲公司首席执行官。

  数据显示,MG 2022年在欧洲销售了11.39万辆,这个数字是2021年的两倍。业内人士表示,先后担任MG法国公司首席执行官、MG欧洲公司首席执行官的刘新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总结:东风日产销量连续下滑,急需借电气化转变局势。2023年开始将连续导入新的电气化产品。刘新宇在MG品牌成功经验有利于日产电气化战略的推进。但实际情况如何还有待时间去检验。

(责任编辑:张福


国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国企网或《国企》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