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投资的重点交通项目—汾石高速公路正在加紧建设中(资料图片)。 人间四月天,三晋春意浓。 4月22日,省财政厅专业镇服务分队在副厅长蔡江泽带领下,深入我省定襄县法兰专业镇,实地了解企业生产状况及服务需求,提供“救急”“解渴”的贴心服务。据了解,省财政厅成立了由厅长常国华任组长的工作专班,并成立专业镇服务分队,负责专业镇管理服务。 安排统筹资金724.4亿元实施“六大保障清单”、组织六部门会商强化财金联动效能、首次发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主题专项债券、派出专业镇服务团队启动“云会计走进专业镇”专项行动、开展财会监督和预算执行监督专项行动……今年以来,全省财政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主动担当作为、持续加力提效,更好更充分地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为推动我省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支撑。 钱从哪里来? 汇聚各方财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今年中央财政将通过竞争性评审方式择优对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给予支持,我省若申报成功,将获得不超过3亿元的奖补。中央财政还将通过竞争性评审方式择优确定‘十四五’期间第三批山水项目,我省若申报成功,中央财政将给予不超过20亿元的奖补。”省财政厅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处副处长王欣告诉记者。 我省拥有黄河流域和海河流域两大水系,被誉为“华北水塔”,是京津冀的水源涵养地。但由于煤炭开采历史悠久,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修复治理投入欠账较多,仅靠自身力量远远不够,这种情况下,中央财政是坚实后盾。 近年来,我省在自力更生、内部挖潜做好服务保障的基础上,持续加强同中央政策的对接。在中央财政的关心帮助下,实施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双碳”、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和“铁、公、机”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新基建等重大项目,国家级农业现代产业园、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等一批试点示范项目,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持续蓄势赋能、增添活力。 常国华表示,全省财政部门坚持把精准对接中央政策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长期工程,紧扣中央政策主线和全省发展需求,主动对接国家重大区域战略、科技战略和产业战略,推动各类项目尽快落地。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山西代表团向大会提交的“增加山西省政府专项债务限额”全团建议受到广泛关注。 省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张宝林解释说,依法适度举债是政府筹集资金的重要手段,可以发挥财政资金拉动投资的杠杆效应,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为地区长远发展提供有效支持。 3月31日,省财政厅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首次发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主题专项债券3.71亿元,用于支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等重点项目,获得了市场充分认可,投标承销商达到43家,投标倍数达22.24倍。 省财政厅政府债务管理处处长陈朝信告诉记者,我省提前批新增债券已完成发行446.7亿元,发行进度达90.6%,明显快于近三年同期平均51.85%的发行进度,政府债券发行跑出了加速度。 管好专项债,花出大绩效。省财政厅聚焦支持省委省政府制定的重大战略、关心的重点领域,今年新增专项债券重点安排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基础设施建设29.48亿元、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战略项目10亿元、集大原和雄忻铁路44亿元、汾石和临浮等收费公路22.75亿元、棚户区改造在建项目收尾28.82亿元,有力支持我省重点项目落地实施,有效集聚发展动能、提振发展信心。 在张宝林看来,财政与金融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政策工具,承担着优化资源配置、调节收入分配和实施宏观调控等职能,二者统筹联动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保障。 3月24日,省财政厅、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等六部门联合主办2023年财政联动金融政策宣介会。数据显示,我省建立财政金融常态化联动机制一年来,省财政开展各类财政性资金存放2443.5亿元,累计撬动约1600亿元贷款,有效放大了财政资金杠杆效应。 省财政厅副厅长安晓飞表示,将进一步发挥财金联动机制效能,挖掘、撬动更多金融资金、社会资本投入实体经济,打开国企、私企、个人等各类社会资本全面参与大事要事领域建设的新格局,激发社会资本活力,共同推进财金联动战略布局,为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钱花哪里去? 统筹财力用于民生 4月16日,在长治市区石子河畔,正带着小孙女散步的市民赵女士高兴地说:“你看这里干净整洁又漂亮,各种花儿都开了,多舒坦,孩子玩得可高兴了。” 漫步在长治市的街头,随处可见大面积的绿地草坪。这些绿地草坪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使整个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 2021年,长治市成功申报国家首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两年来,中央财政定额补助、省市财政加大投入,三级财政联动,系统性、全域化推进长治市海绵城市建设。通过实施这一系列举措,这座城市变得越来越美丽。 为支持全省公益性零工市场县县全覆盖工程,今年省财政安排资金9320万元,满足零工对接的多样化需求。目前已建成试运营的12家公益性零工市场,3月份提供零工岗位数13308个,当月服务零工5188人次,当月达成意向上岗1579人次。 作为政府的“钱袋子”,百姓需求所向便是财政精准发力指向。常国华表示,全省财政部门认真落实“党政机关过紧日子”的要求,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善资金资源要素配置机制,着力形成有利于经济转型发展和人民共建共享、促进共同富裕的分配机制。 省财政厅月报显示,今年1—2月份,民生支出占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超八成,达到83.7%。 延长时间轴,更显民生重。去年全省民生支出达到4669.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近八成。比如,社会颇为关注的“三公”经费,我省10年来只减不增,下降了72%,而节省下的资金全部用于支持保障改善民生等重点领域。 眼下,汾石高速公路建设正进入高潮。在石楼县段罗村镇互通、贺家沟特长隧道等多处施工现场,挖掘机挥动着巨臂进行基础开挖,工程车来往运送渣土,工人们在新开挖的隧道中绑缚钢支架,一派繁忙景象。 服务保障重大战略、重大项目实施是财政部门的职责使命。省财政厅省直预算处处长王娅萍告诉记者,今年我省财政预算统筹资金724.4亿元,实施“六大保障清单”,加大重点领域、重大项目的财政投入,着力保重大战略实施、保基本民生改善,为我省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财政支撑。 数据显示,近两年我省省级财政集中资金1118亿元,支持大事要事保障清单内项目建设,占省级项目支出的一半以上。 常国华表示,全省财政部门将严格按照省政府“小钱小气、大钱大方”的要求,进一步优化财政大事要事保障工作机制,全力支持市场主体倍增十大平台、能源产业“五个一体化”、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科技创新工程、重大水利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同时,充分考虑3年疫情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多维度建立健全民生事业稳定投入机制、民生保障应急机制、民生政策评估机制和民生资金监管机制,全力支持办好老百姓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和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让人民群众更加安心、舒心、顺心。 钱怎么管好? 攻坚克难深化财政改革 “你们工作的开心吗?”日前,在山西大学计算智能与中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试验室,刚组装好的智能机器人与在场的科研人员打着招呼,并翩翩起舞。 山西大学科技处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学校将自然科学科研经费管理分为预算制和包干制,基础研究计划项目科研经费实行包干制,激发科研团队产生大成果,使科研人员实实在在拥有获得感。” 去年,我省出台了《关于改革完善省级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实施意见》,提出了自主权下放更多、激励力度更大、管理服务更细的政策举措。山西大学进一步优化了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着力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出台这个实施意见的目的,就是赋予科研单位更多的自主权,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让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从繁琐、不必要的体制机制束缚中解放出来。”省财政厅副厅长魏志华表示。 近年来,我省财政部门通过改革,全面提升财政管理现代化水平。主要是:建立大事要事保障清单制度、建立财政专项资金管理“1+1+ N”制度体系、制定出台26项支出标准、加强数字财政建设、开展体制型省直管县改革试点、出台10个领域的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改革方案、健全专项债券项目全生命周期绩效管理机制。这一项项财政改革有序破题、有效展开,已取得明显成效。 比如,我省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将绩效理念和方法深度融入预算管理全过程,建立健全“预算有目标、执行有监控、完成有评价、结果有运用”的全链条绩效管理体系。2022年选取43个省级财政重点支出项目(政策)和4个部门(单位)整体作为评价对象,涉及财政资金超过300亿元。2023年预算编制对绩效评价“中”和“差”的项目,取消压减预算7亿元。 常国华表示,深化财政改革对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十分关键。下一步,省财政厅将继续深化预算管理改革,推进支出标准体系建设,持续加快数字财政建设;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扩大资金管理型省直管县范围,进一步推动财力下沉,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加强财政转移支付管理,进一步完善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健全完善财会监督体系和工作机制,强化资金监管;切实加强政府债务管理,积极稳妥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隐患,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责任编辑:张福) 国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国企网或《国企》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