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为防灾减灾注入更多法治能量

|原发: 法制网

放大 缩小

□ 法治时评


□ 马树娟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5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防范灾害风险 护航高质量发展”。今年防灾减灾宣传周启动以来,各地各部门采取了多种形式的宣传培训活动,助力提升公众避灾自救互救技能,推动防灾减灾观念深入人心。


近些年来,受全球变暖等因素影响,高温、暴雨等极端天气时有发生。同时,随着工业化的快速推进,灾害风险的复杂性更加凸显。从抵御严重汛情到抗击罕见旱情,从迎战山火到处置泥石流、滑坡灾情,从应对高危行业领域事故到妥善转移安置受灾群众……社会各方愈发意识到,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对于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


做好防灾减灾工作,一方面需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科学认识致灾规律,加强监测预警,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即使发生灾害,也能及时科学有序救灾,有效减轻灾害风险;另一方面也需要强化依法防灾减灾,夯实各方责任。依法治理是最可靠、最稳定的治理。依法防灾减灾,既能为防治各类不确定的灾害增加确定性,也是有力有序有效应对风险挑战的关键。


为了提升防灾减灾法治保障能力,我国已出台了防震减灾法、突发事件应对法、消防法、防洪法、《自然灾害救助条例》《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同时,我国立足自身国情和灾害事故特点,不断健全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2022年,我国还专门印发“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和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对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等工作进行全面部署。这些都为各方依法有序开展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供了依据。


防灾减灾、抗灾救灾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事关国计民生。社会各方要以全国防灾减灾日为契机,为防灾减灾工作注入更多法治能量,在不断完善防灾减灾救灾法律法规体系的同时,持续增强公众应急避险意识和能力,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最大程度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张福


国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国企网或《国企》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